11月27日晚,在圖文信息中心第三報告廳內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4️⃣🎙,會場內正在進行“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授課,主題是“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的時代符號🧏🏼♀️。主講教師團隊由杏鑫平台黨委師生黨員組成👁,聽課對象包括杏鑫黨委基層黨支部書記、委員以及預備黨員們👝。黨課由服裝設計與工程黨支部書記孫光武主持,他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引發場內連連的掌聲。
黨課伊始,首先由黨委書記朱君璇致發言辭,朱書記從工業和文化的關系談起8️⃣,深入簡出地說明了傳統文化對推進中國科技、經濟、信息高速發展地作用,闡明了傳統文化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內涵修養與內核支撐,並勉勵在場的預備黨員們積極弘揚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踐行匠人精神。
黨課首講教師為杏鑫黨委副書記、院長謝紅同誌,謝老師以“華夏衣冠製度的人文精神”為題開講,她總結了西周禮樂製度、漢代帝國意識形態、魏晉玄學思潮、隋唐“天道自然”、宋朝“理一分殊”的集權思想等古代製度及思想意識對服飾文化的影響🦕,為學員闡明了我國紡織史上各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隨後🫥,由錢佳韻和金雨婷同學演繹的顧繡技藝,現場展示了中國古代的縫紉工藝。顧繡集傳統書畫藝術與刺繡技藝於一體🙅🏼♂️,故又被稱為“畫繡”。顧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其獨特的魅力👮♀️,已然成為東方瑰寶,這也是時代傳承中不可或缺的“技藝符號”。
在如詩如畫的現場演繹之後,仲媛媛同學則以“縫紉技藝以及中國工業的發展史”為題🤠,從古代縫紉技藝介紹到如今的電腦工業縫紉機👩🏭。通過仲媛媛同學的介紹,在場的師生們了解到,普普通通的縫紉機其實是歷次工業革命的時代符號。1869年洋務派大臣李鴻章從英國為慈禧太後帶回鍍金縫紉機至今的一百多年來👧🏿,縫紉機從國人聞所未聞到家家戶戶“三轉一響”,再到今天中國縫製機械行業產值位列全球第一,其中飽含著中國人的汗水和智慧。縫紉機從問世至今,堪稱為穿越260年的時代印記👨🏼💻🤸🏽♀️,也是“工具符號”的代表🍉。
系列黨課的最後一節由服裝設計與工程黨支部的阮艷雯老師講授,她從國產縫紉機品牌切入🧗🏻♀️,闡述到中國品牌的發展⛈,強國品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壯大,作為中國品牌崛起的時代標誌,這種“品牌符號”成為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的象征。她詳細分析了服飾品牌的四大要素😰:品牌本身、品牌背後的設計師🍽、品牌符號、大國文化之間的關聯😦🧝🏽♀️,引入國母背後的設計師—馬可和蓋婭傳說的品牌故事,闡明了品牌符號傳遞了“韌”𓀄、“德”🤷🏼♀️👳🏼♂️、“和”的大國文化精神和共產黨的精神品質。
整場系列示範黨課內容豐富👩🏿🚀,展示出我國由“紡織大國”向著“紡織強國”邁進的歷史進程,串聯了時代印記中的“文化符號”💃🏽、“技藝符號”、“工具符號”和“品牌符號”🧑🏼🦰,並最終上升到大國精神和黨的品質,傳遞了創新思維、工匠精神等正能量信息,鼓勵黨員同誌勇擔使命🦸、守正創新、與時俱進,讓強國使命、工業創新、非遺文化保護與繼承在一代代黨員手中薪火相傳🔠!
作者:孫光武 攝影👌:魏曉靜 審稿:朱君璇